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藏傳佛教歷史上的兩大重要時期-2



西藏後弘期佛教


  自從藏王朗達瑪於841 年滅法以後,經過一百多年,衛藏等地都沒有出家的
僧伽。到宋代初年,才有盧梅等往西康學佛法,回藏重集僧伽,弘揚佛教。此後
直到現在約一千年,西藏佛教從未中斷。這一期的佛教,對前弘期而言,名為
“西藏後弘期佛教”。

  朗達瑪滅法以後,佛教什麼時候才由西康復傳到西藏,各書記載互有不同。
布敦《佛教史》上說:衛藏佛教毀滅經七十年,後有盧梅等十人重建佛教。十人
到西藏時,有一七十六歲老婦說,她六歲時曾見過僧人。就依這個傳說,布敦說
西藏佛教中斷了七十年。《布敦史》又說:有人說中斷了一百零八年(似即指內
巴班枳達所說)。

  《青史》引內巴班枳達名稱願戒說:從841 年後百零八年沒有佛教,至百零
九年才又有佛教。但《青史》又說:841 年滅法後百零九年,是指盧梅等在西藏
初建拉摩惹結寺的一年,不是指佛教最初復傳到西藏的一年。並且引盧梅的弟子
跋希的文章說,大善知識盧梅慧戒同松巴智慧,先想在隴穴金比隴建寺沒有成功,
後來在841 年才建拉摩惹結寺,證明盧梅等由康返藏在建拉摩惹結寺之前。又引
種敦巴說,841 年滅法後七十八年佛法復興,其後六十五年阿底峽尊者到藏,並
且以此說為正確。阿底峽尊者到藏阿里是1042 年,逆推其前65年應是978年。
《青史》以滅法之年為901 年,所以說相距七十八年(901年滅法之說不合理,已
如“西藏前弘期佛教”中所說)。又《青史》記賈拉康的歷史時說,拏曩金剛自
在…… 976年生,三歲時(978)律教由西康傳到西藏。……三十七歲(1012 年)
建賈魯雷寺。拏曩金剛建賈寺後,直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共四百六十五年,
代代相承,記載詳明,最為可信(《青史》第11 頁下—13頁),所以後弘期的開
始,可定為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 )[距唐武宗會昌元年(841)朗達瑪滅法,
為一百三十七年]。盧梅等回藏建立僧團時,正值俄達墀巴在位。由朗達瑪的兒
子母堅到俄達墀巴,一共經歷了七個王,時間僅僅一百三十七年,並不算長。因
西藏滅法後,地方混亂,沒有正確的歷史記載可以依憑,所以對於這一段時期的
長短,各種史書有不同的說法。但以滅法的841 年,復興佛教的978年,是最合理
的。

  當朗達瑪滅法時,有藏饒薩、鑰格回、瑪釋迦牟尼三人,滿載律藏典籍,經
阿里繞新疆,逃往西康瑪壟潛修。又有迦勝光稱、絨敦獅子幢、拉壟吉祥金剛等,
也各自攜帶所有經典,先後逃往西康(《藏王紀》)。當時西康地區也還有其他
佛教徒,如喇勤所親近的濃妙吉祥、寶金剛、吉勝頂、曩具喜菩提等(《青史》)。

  藏饒薩在西康時,穆蘇薩巴從他出家,以鑰格回為阿闍黎,受沙彌戒,法名
格瓦饒薩,後因智慧廣大稱公巴饒薩。後期佛教復興,多半由於他的弘傳之功,
所以又稱喇勤。喇勤年滿將受比丘戒時,邀請西康壟塘吉祥金剛等三比丘湊足僧
數。吉祥金剛自言曾殺藏王,不能入僧數,因此替他們在西寧附近邀漢僧兩人參
加。仍以藏饒薩為親教師,於五眾僧團受比丘戒。

  據《倫主史》說:“就依靠這個僧團,又有仲智幢、魯菩提幢等西康的一些
人出家受戒,學習戒律和對法。”《藏王紀》說:“喇勤之後,西康有跋金剛自
在、仲智幢覺熱慧菩提等眾多大德。”另據《青史》說:“喇勤西康的弟子,有
粗勝慧等。”

  喇勤在西康弘法,西藏漸漸知道了,藏王智幢先派衛藏七人:盧梅慧戒、枳
智德、聰格慧獅子、羅敦金剛自在、松巴智慧、賈羅卓協饒、雲本法勝,往西康
受戒學法。後來又派遣塔乙勝聖、惹希戒生、跋尊慧自在、結雷仰診法救、仲馨
慧願等五個人赴西康,先後都依止仲智幢,覺熱慧菩提等受戒(《藏王紀》)。

  又《布敦史》說:“衛藏十人,赴西康學法:衛地五人,盧梅戒慧、診智德、
惹希戒生、跋戒慧、松巴智慧,藏地五人,羅敦金剛自在、聰尊慧獅子、阿里巴
痾解兄弟、和博東巴鄔波得迦。那時藏饒薩年老不收徒眾,使他們從喇勤求戒。
盧梅留在西康從仲智幢學戒,其餘的人先回。後來惹希戒生和跋戒慧的弟弟來迎
他們的哥哥,在壟塘相遇,也出家受戒。”又《青史》說:“盧梅等為粗勝慧戒
弟子,也親近喇勤,並從仲智幢學律。”

  盧梅等回西藏(《倫主史》說是971 年),起先不敢逕回拉薩,暫時到桑耶,
盧梅住持迦曲,跋氏兄弟住持鄔剎和鄔則,惹希兄弟住持格結,診住持桑康,羅
敦等回到後藏。又經過一段時間,佛法漸漸傳播出去。已經度了很多的僧人,民
間信仰也建立起來了。為進一步弘傳佛教,才商議各建寺廟,重立僧團。

  盧梅和四大弟子建立的僧團有十八處,惹希戒生和他弟弟的傳派有六處,跋
戒慧和他的弟子有七處,診智德有五處,羅敦金剛自在和他的弟子有十七處,聰
尊慧獅子有九部十六處。衛藏十人中,前藏的松巴,後藏的痾解兄弟和博東巴,
沒有單獨弘傳,所以史書所載,只有六人傳派的寺廟。

  又有阿霞智堅往西康從喇勤弟子枳窩卻喇受戒,這和他的弟子竭鄔聶曩巴等,
所傳名叫“阿眾”。又有枳童戒,往西康從喇勤弟子雅洗本敦受戒,回藏後住持
寺廟,發展結地的八處名“枳眾”。以上見於記載的,共有寺廟七十五處。

  西藏佛教復興時,前藏有盧梅等,後藏有羅敦等,弘傳戒律,重建僧團。不
久佛教遍佈全藏,僧伽之眾多,人才之湧現,都遠非前弘期所能比擬。後來阿底
峽尊者在阿里聽見種敦巴談到此事,急忙合掌讚歎認為“如此興盛,必然是聖僧
所建樹,絶不是凡夫所能作到的。”

  朗達瑪滅法後不久就遇害,他的大妃的兒子名叫母堅據有前藏布茹,次妃的
兒子名叫光護據有鑰茹。光護的兒子吉祥輪有兩個兒子。長子吉祥積繼父位。次
子日怙西據阿里;他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名叫得祖滾住漾絨。得祖滾有兩個兒子:
闊惹、松內(《布敦史》)。闊惹後傳位松內,出家名智光,後迎請達摩波羅法
護論師與慧護論師等到阿里傳比丘戒,從學比丘律儀。

  那時有漾絨巴勝慧,從法護受戒後,又往尼泊爾從枳達迦學律,並且在尼泊
爾和迦濕彌羅等地,親近各持律大師,對於律藏的解釋,和守戒的行持,都通達
精到。後來傳給他的弟弟跋覺和菩提獅子等,廣事弘揚。這是阿里地區復興律學
的大概。

  智光到阿里弘揚佛法,覺得前弘期留下的教法多不完整,尤其一般咒師沒有
通達真空法性,妄行誅法等邪行,嚴重違反了佛的意旨。為挽救這種弊害和弘揚
純正的佛教,必須派人往外留學。因此選了阿里三區的青年二十一個人,先使他
們學聲明和佛教基本知識,以後厚給資斧,遣往印度,臨行付託給他們的使命是:
(1)迎請迦濕彌羅國寶金剛論師,東印達摩波羅論師,西方迦魯國摩尼洲論師。
(2)從中印般若縛黎論師學二部攝續(一、《集密》,二、《攝真實經》)和
《攝真實經慶喜藏攝論》。從摩尼洲與達摩波羅學《斷除業障續》及註釋,並學
《曼陀羅三百四十尊》(勝天造),集密曼陀羅儀軌(佛智足及龍猛菩薩造)。
從寶金剛論師學時輪及四金剛座續釋論。(3)比札瑪屍羅寺有名論師一百零八位,
大論師七十二位,無可比者三十七位,如頂珠一位,如瞻部莊嚴者八位,如三界
眼目者二位;這些論師,上者當迎請,其次的當從學,最下的也應當訪知他通達
善巧什麼法,從而求得他的傳承,請他的經書(《倫主史》)。

  二十一人中只有寶賢和善慧學成返藏,其餘都病歿於印度。

  寶賢譯師(958 —1055),十三歲依智賢出家,曾往印度及迦濕彌羅留學三
次,親近拏熱巴等七十五位大論師,學習一切顯密教義。又迎請作信鎧、作蓮密、
佛祥靜、佛護蓮花密等到藏,翻譯顯密經論,尤其注重翻譯瑜伽部和集密續,廣
事弘揚。後來又迎請法護、慧護兩位論師弘傳戒法。後弘期密法之盛,多半由於
寶賢譯師的力量。寶賢八十五歲時,阿底峽尊者到藏,又得到尊者教授,閉關專
修。他弟子很多,以瑪善慧譯師為上首。

  藏王光護長子吉祥積據有拉朵,和他的三個兒子都信仰佛法,致函後藏羅敦
金剛自在,請派弟子來拉朵建立佛教。羅敦派弟子釋迦童和智精進兩人前往(
《青史》、《倫主史》說是十人)。兩師在拉朵二百多僧眾中,選拔有智慧的青
年卓彌釋迦智(994 —1078)和達羅童精進兩人(《倫主史》說有陵雲努共三人),
給以大量金錢,遣赴印度學法,囑以善學戒律、般若(指《現觀莊嚴論》教授)
與密咒。兩人初到尼泊爾從靜賢論師(寂靜論師弟子)學聲明,以後往比扎瑪屍
羅寺,從六大論師(東門寂靜、南門語自在稱、西門般若生慧、北門拏熱巴、中
央寶金剛和智吉祥)學法。達羅多朝禮聖蹟,學法很少。卓彌親近寂靜論師八年,
也兼從其他論師學法,成為大論師。後來又到東印度,從慧王明論師廣受灌頂和
解經修行的教授,並且得到道果教授。回藏後翻譯二觀察等三續(母部歡喜金剛
法),和寂靜論師的二萬般若釋,還譯了很多其他密法。五十一歲時(1044 年),
迦耶達羅論師來藏,又從學五年,完全得到他的教授。卓彌在印度和尼泊爾共留
學十三年,回藏後,六十三歲以前講說修學攝益徒眾,以後閉關專修,八十五歲
去世。弟子很多,瑪巴譯師、廓譯師都曾從他求學。繼承卓彌道果承傳的為昆寶
王,從此發展成薩迦派。

  瑪巴譯師(1012 —1097)名法慧,十五歲從卓彌學聲明,以後往尼泊爾住三
年學四座等法。後來到印度三次,親近拏熱巴、彌勒巴、靜賢、龐廷巴等諸大論
師,廣學集密、勝樂、歡喜金剛、摩訶摩耶、四座等教授。弟子很多,彌拉惹巴
繼承弘傳,成迦舉派。

  廓枯巴拉則譯師,最初也親近卓彌,以後三往印度,親近七十二位得成就的
大論師,特別長期依止靜賢譯師,學集密龍猛派教授,並且翻譯《勝樂金剛空行
續》、《四座續》、《摩訶摩耶續》、《歡喜金剛續》等.主要所弘的教授,就是
龍猛派的集密。

  這四大譯師之中,寶賢譯師講《二萬般若釋》、《八千頌般若》和獅子賢
《八千頌大疏》等。西藏般若的盛行,全仗著他的提倡。在密法方面,寶賢總弘
四部密法,特別弘傳瑜伽部諸經的廣釋、儀軌、修法等。卓彌釋迦智,主要弘傳
歡喜金剛等瑜伽母續;瑪巴譯師主要傳拏熱巴、彌勒巴所傳集密等瑜伽續,佛頂
等瑜伽母續;廓大譯師主要傳龍猛派集密教授。經此四大譯師弘傳,西藏後弘期
的密法,講說修行,都已很完備了(《青史》)。

  此外,還有與寶賢同伴的俄善慧,弘傳戒學的漾絨巴勝慧,請阿底峽尊者的
精進獅子、拏措戒勝,寶賢的弟子扎覺協饒、噶法賢、釋迦光、瑪善慧,都是當
時著名的譯師。

  後來有俄善慧的侄子俄大譯師羅敦協饒(1059 —1109),幼年從伯父求學,
十七歲往迦濕彌羅求學。經十七年,從利他賢、善根王學因明,從薩 那、廓彌
其梅等學慈氏五論等顯密諸法。回藏後翻譯因明莊嚴疏等,廣弘因明、般若、入
行論等,並曾協助綳茶松巴等諸大論師翻經。弟子二萬三千多人,以卓壟巴慧生
和枳慧然為上首。

  跋曹日稱譯師,往迦濕彌羅留學二十三年
並迎請迦那迦嚩 瑪論師到藏,翻
譯中觀宗月稱派諸論,廣事弘揚,應成派學說因此大盛。

  吉覺月光譯師,翻譯時輪、佛頂、金剛甘露、勝樂等法。

  還有桑迦聖慧、寧盛稱、克鄔格巴輪稱、綳鑰明稱、 彌佛稱、跋日寶稱、
羅甲慧積、梅覺慧稱、卓慧稱等,所譯經論現存於大藏中,數量甚多。

  以上是往外留學諸師返藏弘化的情形。

  西藏佛法復興時,各大譯師各個弘揚於一方,弟子傳承修行方式,因此也各
有不同。從公元1042 年阿底峽尊者到阿里以後,百餘年中,成立了多數的教派。

  迦當派 這一派起自阿底峽尊者。“迦”是佛語,“當”是教授,這派說一
切佛語(經論)都是修行的教授,所以名為“迦當派”。自從朗達瑪滅法以後,
西藏一般學佛的人,多重密輕顯,重師教輕經論,也有人重戒律譭謗密法,致使
顯密形同水火。最大的弊病,是修行沒有次第,沒有出離心菩提心的基本修證,
就妄趨高深密法,沒有通達法空真理,只依密法文義,作誅戮仇敵等事。不但違
背佛意,也造成罪因。阿里王智光與菩提光(松內之孫),為挽救此等流弊,不
惜身命資財,至誠迎請阿底峽尊者來藏弘法。尊者到阿里後,為菩提光等廣傳甚
深法輪。為整治當時西藏佛教混亂現象,特造《菩提道炬論》,說明修行次第和
顯密教義全不相違的道理。後由種敦巴迎請,到衛藏各處弘傳佛法。針對當時邪
行密法輕視因果的流弊,特重視因果,宣說皈依,所以有業果喇嘛、皈依喇嘛的
稱號。

  阿底峽尊者的一切顯密教授,都傳給了種敦巴。圓寂後,門人都依止種敦巴
修學。公元1056 年建惹真寺,為迦當派的根本道場。種敦巴弟子有樸穹瓦、博朵
瓦、僅哦瓦、康壟巴等,繼承阿底峽尊者的教授,成為迦當派。其後廣事弘揚,
傳承很久,到宗喀巴大師建立嘎登派後,就形成新迦當派,與黃教為一家。

  迦舉派 “迦”指師長的言教,“舉”為傳承,“迦舉”義指所修一切法門,
都由師長親語教授傳來。這一派起自瑪巴譯師。瑪巴譯師晚年,赴東印親近彌勒
巴,依大印教授,親證無生法性,又得薩惹哈加持,證得“萬有一味”的境界。
攝益門徒很多,上首弟子有四個人:1、梅村伯福幢,2、俄法金剛,3、粗自在,
4、彌拉惹巴。前三人傳講釋經論的教授,彌拉專重修行的教授,四人中以彌拉為
嫡傳。

  彌拉惹巴(1040 —1123),幼年孤苦,備受伯父姑母欺侮,因為學舊派誅法,
殺死伯父親友三十五,人打算學法懺罪,於是到羅札親近瑪巴譯師。譯師用多種
苦役折磨他,而他不生惱怒,才傳給圓滿的教授。彌拉返回阿里,先在帕比日靜
修六月,成猛利火,能抗饑寒。以後登吉絨山頂靜修九年,對於“風”得到自在,
證大印法性。於是漸次說法教化,八十四歲去世。繼承教法的是崗薄瓦福寶,發
展遍於全藏,稱迦舉派。

  崗薄瓦福寶,將迦當派修菩提心教授與“迦舉派”大印教授結合,名為俱生
大印,傳授門徒,成為達薄迦舉系。

  達薄的弟子迦瑪巴都松欽巴(1110—1193),建迦瑪寺(1159)和粗樸寺,
弘傳教法,成迦瑪迦舉系。達薄又一弟子帕摩主巴金剛王(1110—1170),建帕
主寺(1158),成帕主迦舉系。

  帕主弟子凌惹(1128—1188)傳藏巴賈惹(1161—1211),廣弘大印教授於
康藏各地,為主巴迦舉系。

  帕主又一弟子止貢寶祥(1143—1217),三十七歲(1179)住止貢寺廣弘迦
舉教授,成止貢迦舉系。

  帕主又一弟子達隴吉祥德(1142—1210),三十九歲(1180)到達隴建寺弘
法,成達隴迦舉系。

  此外,還有剎巴、跋絨、雅桑、綴樸等諸系,不能列舉。總之迦舉派中,系
統最多,傳播也最廣,握地方政權的也很多。起初和薩迦派抗衡爭權的有止貢系,
其後由帕主系大悉都,盡奪薩迦政權,治理八十七年,稱為盛世。到明宣德十年
(1435),後藏仁綳巴善財在桑主則獨立,前後藏政權分裂一百五十年。到嘉靖
四十四年(1565),迦瑪璀敦多傑又推翻仁綳巴而獨立。這些都屬於迦舉派。到
崇禎十三年(1640),固始汗進藏,盡取前後藏政權,迦舉派才失掉政治勢力。
其各系教派的傳承,到現在未曾斷絶。

  薩迦派“薩迦”是地名,因在此地建寺弘法。所以稱為“薩迦派”。這一派
的創始人是卓彌譯師,特別崇尚的教授是道果教授。卓彌攝受弟子雖多,得圓滿
教授的不過幾個人。昆寶王得其講釋經論的教授,繼承其道果承傳。

  昆寶王(1034—1101)四十歲時建薩迦寺,弘法三十年,六十九歲去世。他
的兒子薩勤慶喜藏(1092—1158),先從他的父親得卓彌所傳講釋經論的教授,
後來從法然等學得卓彌所傳的道果教授,成為卓彌教授的集大成者。薩勤住持薩
迦寺四十八年,是薩迦五祖之首。稱為“薩勤”,即薩迦五大喇嘛之意。其後法
派相承,成薩迦派。

  薩勤以後一百五十多年,世代相承,弘揚道果教授等顯密教法。到帕思巴
(1235—1280)十九歲時,元忽必烈從受歡喜金剛灌頂,進帝師號,以西藏十三
萬戶為謝禮,西藏的教政全權,都為薩迦所有。管理政事的大臣,以後有童自在、
菩提金剛、阿伽倫三個人,在這三人的時代,常與迦舉派中的止貢寺眾鬥爭。阿
伽倫時並且曾邀元兵進藏,焚燬止貢全寺。此後內亂漸多,至正元年(1349)前
藏諸區都被迦舉派帕摩主巴系的大悉都菩提幢所占。又六年(1354),後藏地區,
也都隷屬悉都。薩迦的政權雖然失去,但其教法傳承,到現在不見衰落。傳授顯
密教法的大德,也遍佈全藏。

  覺曩巴“覺曩”是地名,因悲精進在其地建寺弘揚他空見,所以稱為覺曩派。
這派的創始人名叫不動金剛,起初是在家瑜伽師,出家後名叫信王,從迦濕彌羅
國卓敦曩拉則學時輪和集密的經論教授。由修時輪金剛法,見色空的天身從內顯
現,又依《如來藏經》等說“一切眾生皆本具相好莊嚴的佛身名如來藏”等,於
是生起“他空見”。信王將這種見和時輪教授等傳給他的兒子法自在,法自在傳
虛空光,虛空光傳虛空幢,幢傳慧光,都對於時輪教法十分珍秘。慧光以下,弘
傳漸廣。慧光傳法身光,法身光傳悲精進。悲精進建覺曩寺,傳勝者智,勝者智
傳功德海,功德海傳慧幢,慧幢著《了義海論》等,廣弘他空見,於是形成覺曩
派。

  悲精進是帕思巴的弟子,所以覺曩寺也是薩迦的屬寺,住持大德也都是由薩
迦學成後轉入覺曩派的。

  明朝末年,有一位名叫達惹那他的出家人,以當時執政權的迦瑪敦迥旺薄為
施主,建達敦彭磋陵寺,弘宣他空見,盛極一時,很敵視黃教。不久,迦瑪失位,
該寺黃力也逐漸衰微。五世達賴時,將該寺改為黃教屬寺,易名嘎登彭磋陵。其
他如卻隴降則等覺曩派寺院,也都改屬黃教。現在西康藏塘地區,還有慧幢弟子
寶祥所建的寺院,講覺曩派的他空見。衛藏地區,早已沒有弘傳覺曩派他空見的
寺院了。

  其他教派 (1)希結派,“希結”是能息滅的意思,就是說依據這個教授,
能息滅業力或非人損惱所致的身心眾苦,所以名叫“希結”。其教授內容,就是
依般若空義對治我執煩惱,加上密法的觀想,和修自他相換的菩提心力,來息滅
惑業苦等。這個教授由印度帕蕩巴桑結傳來,初期傳喀伽若那姑赫拉,由翁薄譯
師翻成藏文的有“息滅燈”和“大威德”等教授。中期傳瑪法慧、梭穹僧然、崗
智幢等。其教授通括顯密法門,數量很大。後期傳蕩巴卡勤、卡彎、班卓達、
蕩巴滾嘎等,其內容為“大印無垢點行持”。從此三期所傳的般若波羅蜜多教授,
名希結派。

  (2)覺宇派,“覺”是“能斷”義,就是說修這派教授,以慈悲菩提心能斷
自利心,以般若空見能斷我執。此二種和合,能斷四魔。又作“決”,是行義,
指修菩薩方便般若行。

  這一派也從帕蕩巴桑結傳來。帕蕩巴中期傳法時,在後藏傳與覺敦梭曩喇嘛
和雅隴瑪惹賽薄兩人。瑪惹傳寧巴賽絨,寧傳則敦、松敦,從此傳下的名男系。
由覺敦傳勞準,以下多女眾,名女系。這種修“覺”的教授,遍於全藏各宗派,
到現在沒有斷絶。

  (3)廓札派,“廓札”是地名。這一派的創始人福幢(1182—1261),起初
從釋迦室利學修菩提心法,又從金剛祥學舊派密法,後來在貢摩山靜修,證得大
印甚深義,又從寶鎧論師受勝樂灌頂。在底斯山專修五年,現證如理如量智,如
實見金剛身真理。後在仰垛建廓札寺,因此又稱廓札巴。他遍學新舊各派所傳一
切法門,所以當時前後藏的大德,沒有一個人不從他參學。他的學說不一定屬於
那一派。

  (4)響巴迦舉派,“響”是地名。這一派的創始人是瓊波瑜伽師,曾七度赴
印度學法,親近大善知識一百五十人,以大金剛座、彌勒巴、鞠多瑜伽、羅睺羅
鞠多、尼古空行母、樂成就空行母等六人為主。歸藏後在響地建一百零八寺,弘
法三十年,攝受弟子八萬餘人,壽一百五十歲。他的教授都從印度學來,因此別
成一派。

  (5)霞爐派,又名布敦派。創始人布敦寶成(1290—1364),原是中興律學
的嫡派
後來又遍學迦當、迦舉、薩迦所傳的因明、對法、中觀和各部密法,成為
一代教主。三十一歲時住持霞爐寺,興建七十餘種大曼陀羅儀軌,廣弘四部密法
教授,並且校訂西藏所翻譯的大藏經,編有《大藏目錄》,著述三十多函流傳於
世。晚年建霞爐山谷茅蓬,住著一百六十位修行者,霞爐寺常住僧三千八百人,
講說修行極一時之盛。弟子有法祥、童福、寶勝等,從此流傳的教授,名霞爐派。

  這些派別中,希結、覺宇,時代稍久,兩者的教授和修法,已經融入其他各
派中,沒有獨立的系統可尋。廓札和布敦兩派教授,都普遍攝入薩迦、迦舉、格
登等派中,尤其是宗喀巴大師,盡承兩派遺軌。這兩派現在也沒有單獨流傳。

  (6)寧瑪派,這一派就是前弘期中蓮花生、無垢友、遍照護等所傳的密法教
授。在前弘期和滅法的期間,由娘智童、梭薄吉祥智、努佛智、功德海等繼續傳
承,未曾斷絶。到後弘期由功德海傳仰慧勝,仰慧勝傳仰智生,仰智生傳素薄伽
釋迦生,再傳素穹慧稱。素穹的兒子卓樸巴釋迦獅子廣弘寧瑪派各種教授於全藏。
元朝末年有隴勤饒絳巴廣學顯密一切教法,後來傳寧瑪派寧提教授,並且造“勝
乘藏”等七大藏論,廣弘寧瑪派。明末清初,有吉祥力勝在前藏建金剛崖寺,又
有得達陵巴不變金剛建鄔僅民卓陵寺,五世達賴也在尊勝利樂善說洲寺興建寧瑪
派修法。是為寧瑪派極盛時代。這些寺院後來雖然經準噶爾王一度摧毀,但不久
就修復起來,世世代代有大德住持,至今未衰。西康的迦陀寺、佐勤寺等處,也
世世代代有大德住持弘傳,因此寧瑪派教授也遍弘於全藏。

  西藏因薩迦、迦舉兩派互爭權勢,真學實行的人日漸減少,到元末明初,顯
密教法都很衰微。除少數大德以外,幾乎不知戒律為何事。雖然還有研究教理的
人,僅僅能啟發知識,而沒有實義可修。尤其對於因明,誤認為一種辯論方式,
全不瞭解其中有證解脫與成佛的道果。對於密法,只知道亂受灌頂,偏修一部分
教授,至於如何親近師長,如何守護律儀和三昧耶等,全不講求。此時具有卓絶
見解整理弘揚佛教的,就是宗喀巴大師(1357—1419)。

  宗喀巴,元至正十七年(1357)生於青海宗喀地區(即現在塔爾寺),十六
歲進藏,先在極樂寺依吉祥獅子學《現觀莊嚴論》。後來到後藏從寶勝大師、末
底班禪等受學深法。後來到覺摩曩寺,從尊勝大師學六加行法(時輪法)。以後
回那塘,從慶喜祥大師複習《現觀莊嚴論》,從惹達瓦童慧大師學習《中觀》、
《現觀莊嚴》等。後來回前藏,在覺摩隴寺從慧明律師學戒律,從措勤寺住持戒
寶律師受比丘戒,從布敦大師高足法勝(或譯法祥)大師受學《時輪金剛大疏》,
從童福大師學布敦所傳一切密法。後來遇到喇嘛中觀師請問中觀正見,閉關專修,
獲得中觀甚深空見。又從住持迦當派教授的法依賢和虛空幢兩位大師,受學阿底
峽尊者傳來的菩提道次第教授。

  自修見行圓滿之後,就作化他事。為整治當時戒行廢弛的流弊,首先提倡戒
律,自己和徒眾著割截衣,擎鉢持杖,少欲知足,清淨自活。又鑒於大乘願行根
本,在於發菩提心和持菩薩戒,因此廣弘修菩提心教授,並著《菩薩戒品釋》,
率領徒眾切實履行菩薩學處。又因修行密法必須如法依止善知識,嚴守三昧耶戒,
方有成就,因此廣釋《事師五十頌論》和《密宗戒》,為學密法的徒眾,講授修
學。又為抉擇始從凡夫直至聖果的修行次第,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
次第廣論》。五十三歲時(1409),在拉薩大招寺興建廣大供養法會,此後每年
舉行,流傳至今。又在這年建立嘎登寺。大師六十三歲在嘎登寺示寂,大弟子嘉
曹盛寶繼位十三年,以後由克主傑善祥繼位八年,流傳到現在,每代都有大德繼
承法席。

  大師的上首弟子妙音法王依照大師的囑咐,在1415年建立哲蚌寺,第二年落
成;大慈法王在1418年建立色拉寺,也在第二年落成;和嘎登寺通稱為拉薩三大
寺,是大師在世時所建黃教根本道場。後來根敦主巴,在1447年建立後藏札什倫
布寺,廣弘大師教法。又有阿里的慧賢,於芒宇建達摩寺,他的侄子又建立敕色
寺,大師的教法因之弘佈於西藏極西。又昌都的慧賢,在昌都建慈氏洲寺,更有
許多大德,分別在西康南北各處建寺弘法,不勝枚舉。

  安東(即甘青等處)方面,起初有義成寶大師在妙翅鳥崖建寺,後來在宗大
師降生處建立塔爾寺。第四世達賴時,又派人建滾隴寺,講弘教法。妙音笑金剛
在甘肅夏河地方建拉卜楞寺,廣弘顯密教法。乃至蒙古地區,都有大師廣佈教法。

  這一派因為宗喀巴大師常住嘎登寺弘法,所以稱為嘎登派,又名格魯派。又
因宗大師弘揚戒律,著黃色衣帽,於是稱為黃帽派,或簡稱黃教。

  朗達瑪滅法時,有一部分佛典被焚,後來不可復得;有一部分由藏饒薩等攜
到西康;又有一部分由當時在家信徒保存,沒被毀壞。後弘期即在這些餘存佛典
的基礎上,又經諸大譯師儘量翻譯補充,而成為現在的圓滿大藏。其中顯教經典,
幾乎都是前弘期所譯。如:初法輪攝的小乘經目中,除寶賢等所譯的幾種以外,
在前弘期都已譯出。第二法輪的《般若》、《寶積》等,也完全是前弘期所譯。
大乘經集中,除寶賢譯的《小涅槃經》、《問無我經》,善慧譯的《觀音問七法
經》、《菩薩別解脫四法經》,日幢譯的數種小品經外,其餘都是前弘期譯出。
後弘期新譯的很少。

  論藏中,瑜伽方面無大變化,唯獨慈氏五論之學,尤其《現觀莊嚴論》,經
俄大譯師極力弘揚,到現在還盛行。龍猛學方面,前弘期有《中觀論》、《無畏
疏》、《佛護釋》、清辨《般若燈》和大疏、《七十空性論》、《六十正理論》、
《回諍論》及注、月稱《六十正理論釋》、靜命《中觀莊嚴論》、蓮花戒《中觀
明論》、智藏《二諦論》等。其餘中觀諸論和月稱的大部著作,都是後弘期中所
譯。因明學在前弘期有法稱的《正理滴論》、《因滴論》、《觀相屬論》、《成
他相續論》和這幾部論的註釋。像陳那的《集量論》、法稱的《釋量論》、《決
定量論》和所屬的註釋,都是後弘期所翻譯宏傳。大小乘對法和律學方面,多承
前弘期所傳,發展很少。至於密宗經論,後期所弘,遠非前期所可比擬。尤其是
無上瑜伽部密法,前弘期禁止翻譯的,後弘期儘量譯傳,幾乎占大藏經份量的一
半。

  本期的戒學,在宗喀巴大師出世以前,曾經一度廢弛,經宗喀巴大師的倡導,
才糾正了當時的流弊。關於定學方面,由各派密典的譯傳,修證的法門也是豐富
多采的,尤期在慧學方面,各宗見解很多分歧。因所研教理淺深和各人根智的利
鈍有關,因此屬於顯教的正見,有大小、性相之分。前弘期所弘傳的正見是中觀
宗順瑜伽行的見解,也兼有清辨論師順經部行的中觀見。後弘期中,百家爭鳴,
見解有多樣。如寶賢初弘般若學,所傳當屬中觀見。卓彌所親近的寂靜論師是唯
識見,卓彌或者也是唯識見。瑪巴親近的拏熱巴和彌勒巴,都是應成派中觀見,
所以瑪巴師徒就是月稱派的中觀見。阿底峽所傳的也是月稱派見。俄大譯師所弘
是清辨派中觀見。到跋曹譯師大量翻譯月稱論師的著述,廣事弘講,應成派中觀
見因之大盛。後來黃教復興佛法,也是應成派中觀見。薩迦派中見解最紛歧,如
薩迦派四祖慶喜藏是自續派中觀見,惹達瓦是應成派中觀見。後來的釋迦勝等,
有的是中觀見,有的是唯識見,也有的是他空見的。

  在密宗方面,迦舉派的大印,是以應成派中觀見為基礎而修密宗的各種法門。
薩迦派道果教授,有“空明無別”和“生死涅槃無別”之見。覺曩派是依他空見,
修時輪金剛的六支加行。其餘各派所傳父續母續諸密法,就依各派的見解而修生
起、圓滿二次第等,以期證得佛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